换热机组支架作为设备的承重与固定核心,其完好性直接关系到机组的安全运行。长期承受设备自重、介质压力及振动冲击后,支架可能出现裂纹、变形、焊接点脱落等损坏问题。若不及时维修,可能引发设备位移、管路泄漏甚至机组坍塌等严重后果。那么,换热机组支架损坏后该如何科学维修呢?
维修前需先进行全面检测,明确损坏类型与程度。首先观察支架外观,检查是否有明显裂纹、弯曲变形或锈蚀穿孔,重点关注焊接部位是否存在脱焊、焊瘤等缺陷。其次通过直尺、水平仪测量支架垂直度与水平度,判断变形量是否超出安全范围。对于隐蔽部位,可采用超声波探伤检测内部裂纹。同时记录损坏位置、尺寸及周边管路连接情况,为制定维修方案提供依据。
针对不同损坏类型需采取对应维修措施。对于轻微裂纹,可采用补焊修复:先清除裂纹周边铁锈与油污,用角磨机打磨出 V 型坡口,选用与支架材质匹配的焊条,采用分段逆向焊接法避免应力集中,焊后用 hammer 敲击焊缝消除内应力,最后进行防腐处理。若裂纹较长或位于承重关键部位,需在补焊后加装加强板,通过螺栓或焊接方式固定,增强局部承载能力。
支架变形维修需结合变形程度处理。轻度弯曲可采用冷矫正法:用千斤顶顶住变形部位,缓慢施加压力至恢复原位,过程中用水平仪实时监测,避免过度矫正。严重变形或扭曲则需热矫正,对变形处进行局部加热至暗红色(约 600-800℃),配合工装夹具矫正,冷却后再次测量垂直度。矫正后需检查支架与机组底座的贴合度,确保受力均匀。
焊接点脱落是常见损坏形式,维修时需彻底清理脱焊部位,去除残留焊渣与氧化层,露出金属光泽。根据支架厚度选择合适焊接电流,采用多层多道焊接工艺重新连接,确保焊脚高度不小于母材厚度的 0.7 倍。焊后需进行渗透检测,确认无气孔、夹渣等缺陷,必要时进行水压试验验证密封性。
维修完成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测验收。通过目视检查焊缝外观是否平整,用卡尺测量关键尺寸是否达标,再次用水平仪校准支架安装精度。进行静态承重测试,在支架上施加 1.2 倍设计载荷,观察 1 小时无异常变形。对于振动环境中的机组,还需进行振动测试,确保振幅符合设备要求。最后对维修部位涂刷防锈漆与面漆,延长使用寿命。
日常运维中应定期检查支架状态,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外观检查,每年开展一次全面检测。发现螺栓松动及时紧固,锈蚀部位及时除锈补漆,可有效降低大规模损坏风险。科学规范的维修流程与预防性维护相结合,才能确保换热机组支架长期稳定运行。